利落的寸頭、稚氣未脫的面龐、身穿帶黃杠的深色消防服。這個畫面定格在了這個18歲少年的身上,也永遠地定格在了趙家的鏡框里,他就是趙子龍。
  1月2日13時許,黑龍江哈爾濱市北方南勛陶瓷大市場倉庫發生火災,著火倉庫先後兩次發生坍塌,造成5名消防戰士不幸犧牲。而出生於1996年7月的趙子龍成為這5名遇難的消防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,這次救火是他第一次實戰出勤,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出勤……他入伍才剛剛4個月。記者對話趙子龍的家人,挖掘這位為大火獻出生命的年輕人的點點滴滴。
  犧牲
  “家裡的希望沒了……”
  四個多月前,來自榆林市中北部太安鄉山河村的18歲小伙趙子龍毅然選擇了入伍。儘管當時媽媽極力反對,但是他還是這樣選擇了。
  3日中午12時許,趙明奎、任桂花夫婦見到了兒子趙子龍,這次見面距離上一次一家人團聚已相隔一個多月。
  白色的蓋佈下是兒子趙子龍熟悉的面龐,只是這張年輕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生氣。
  “原來以為弟弟只是受傷……本來是不讓他出來的,在我們身邊多好……”趙子龍的大姐趙芳充滿自責,她現在很後悔,“當初應該把弟弟留在家裡”。
  “因為當時聽說當兵退伍後可以有八千元的補助,弟弟說這筆錢對家裡太重要了。”趙芳哭著回憶道,“弟弟就是想幫家裡分擔點經濟負擔。”
  “家裡的希望沒了……”說起兒子,54歲的趙明奎泣不成聲。“子龍是家裡唯一的男孩,是全家的希望……”而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因為他的突然離去破碎了。
  經歷
  15歲時輟學分擔家庭負擔
  在以種玉米、水稻為主的山河村,趙子龍的父母靠著幾畝地供養著三個孩子,家裡條件一直不好。儘管是家裡最小的孩子,趙子龍並沒有被嬌寵。
  在父親趙明奎的記憶里,趙子龍“從小就很懂事”。
  “叮鈴鈴……”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,同學們都結伴一起玩耍,唯有一個瘦小的男孩背起書包就往家裡趕——他就是趙子龍。回到家之後,喂豬、下地、開農用車……趙子龍樣樣在行。
  “家裡條件一直不好。”姐姐趙芳告訴記者,“我媽媽有風濕病、心臟病,爸爸的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也很多年了,他們的健康常年靠藥物維持,家裡一直充滿著藥的味道。”她說,有時候,弟弟也很羡慕鄰居家的孩子可以放學後不用幹活、盡情玩耍,但是他每次都是幹完活之後才出去玩。
  為了讓趙子龍能夠順利上學,他的兩個姐姐先後輟學打工。而趙子龍也沒有讓家人失望,“他成績一直是數一數二。”趙芳說。
  然而,2011年,父親再次病倒了,那一年趙子龍正在上高一。當“股骨頭壞死”這個疾病開始纏繞在父親身上的時候,每個月一兩千元的醫葯費將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。
  為了讓父親能夠安心治病,減輕家裡的負擔,15歲的趙子龍毅然選擇了退學。很快,他成為家庭里的勞動主力。
  樂觀
  從不抱怨苦,口頭禪總是“還行”
  農閑時,趙子龍選擇了出門打工,他感受到了家庭頂梁柱的壓力和責任感。
  剛開始,趙子龍去了離家不遠的一家飯店做服務員。每天的起早貪黑他並不抱怨,一次又一次的熬夜讓他正在成長的身體變得更瘦了。“我媽媽很著急,我們看著也很心疼弟弟”,“這活兒太辛苦了,我們也不想讓他幹下去”。幾個月之後,趙子龍不再當服務員了,他開始跟著親戚去工地里打零工。
  在一個又一個的建築工地,趙子龍乾起活的踏實勁並不比大人們差,“從不多話,也不惹事,而是默默地低頭幹活。”工友們都很喜歡這個沉默寡言、能幹的小伙。
  “還行”是趙子龍的口頭禪,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苦,遇到了多少麻煩,面對家人的詢問,他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。就算有次被包工頭追打,在家人面前,趙子龍也是以這兩個字概括。
  約定
  “說好的一起看冰燈呢?”
  “他跟我們說好了,過幾天帶我們一起去看冰燈的,我們都在等他電話呢。”提起曾與弟弟的約定,趙芳泣不成聲。這次執勤,是趙子龍的第一次實戰,在之前無數次的演習中,他都表現特別好並多次受到班長的表揚。
  “上次見他還是在去年11月底,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部隊里看了子龍”,“他很有禮貌,也變得很健談,家裡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問到了,我感覺他成長了不少。”趙芳覺得那是她最開心的一天,“全家人挨個都搶著跟子龍合影。”以前那個沉默的小男孩似乎成長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。
  這一次來哈爾濱執勤之前,趙子龍就跟家人商量好了。“到時候我帶你們去哈爾濱看冰燈。”趙子龍的這句承諾在二姐趙紅的心裡開出了花。前些年,為了能夠讓弟弟多讀書,趙芳和趙紅姐妹倆先後輟學,能去哈爾濱和弟弟一起看冰燈一直以來是她們最開心的期盼。(除趙子龍、趙明奎之外,其他當事人均為化名)
  綜合新華社、《法制晚報》報道  (原標題:姐姐淚奔:說好的一起看冰燈呢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zhz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